文章目录

社交产品中体量最大的要数“性别”社交这样的产品了,而社交的本义显然并非如此,在人类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是“以茶会友”,“以棋会友”的,也就是所谓“兴趣社交”。就这个领域的玩家而言,PC端有豆瓣,移动端有陌陌,而且此时的陌陌群已然是一个小社会了,也不是谁想进都进得来的。个人认为,这个领域仍是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的。

不过,铁打的社交,流水的玩法。今天聊到一个叫“友群”的兴趣社交应用,基本的社交关系结构形式是IM群组,但定义群组的方式非常有意思,它主打的理念是“行为社交”—以用户手机上安装的App来定义用户的加入的群组,而且相比陌陌,“友群”把移动的概念又向前推了一步—依据地理位置这个变量,跟这个地理位置相近的人才会出现在群里,也就是说用户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群里的人是不一样的,当然这得基于一定的用户规模。

“友群”的CEO李杨认为,用户装了哪些App,其发生相关的行为的可能性是显然高于通常的兴趣标签选择方式的;因为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自己“旅行”“摄影“这些标签,但大部分人都是不旅行的,也是不懂摄影的。“友群”的标签分为4类,一类就是各类App,希望为那些具有垂直社区属性的App沉淀下来的用户提供一个更高效的交流、交友场所;其次就是大家常见的爱好、生活、偶像等几个分类。LBS作为一个变量也会成为切割每个标签下小圈子的标准,毕竟,打个比方,36氪的读者那么多,不可能分在一个群组里交流讨论。

其实,瞄准兴趣社交的产品还是挺多的,只是打法不相同,比如国外一款叫Amino的App,不过它像是一个移动端的贴吧,只不过每个兴趣吧都以独立 App 的形式存在,每个App都是一个非常精细重直的社区,比如仅仅关于是一部电影的角色。我见到的其它产品还有“爱星迹”,只不过它是以某一明星聚拢相关用户的App群,这算是兴趣社交一个极端垂直案例吧。

如果“友群”能在划分圈子上做的很垂直精准的话,带有粉丝经济特性的重直IM群组应该不是什么值得忧心的事。


[36氪原创文章,作者: Chloe]


原文发表于 “友群”,瞄准兴趣社交,以用户手机上的App定义IM群组

更多详情请参考相关网站 友群

本站数据以 新品啦 作为入口点进行爬取! 并自动发布于github pages上。

文章目录